疾控中心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突破病原体灭活
2025-10-14 10:30来源:未知浏览:次
污水中病原体种类及危害
疾控中心实验室在进行各类疾病研究、检测和防控工作时,会产生含有多种病原体的污水,这些病原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新冠病毒作为一种具有高传染性和致病性的病毒,在疫情期间,疾控中心实验室对新冠病毒样本的检测、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污水若含有存活的新冠病毒,一旦流入环境,极有可能引发新的疫情传播 。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可以在污水中存活一定时间,其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气溶胶、接触被污染的水源等方式感染人体,对公众健康造成巨大冲击。
布鲁氏杆菌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体,常存在于畜牧养殖相关的疫病检测实验废水中 。人体感染布鲁氏杆菌后,会引发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且该病菌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若污水未经有效处理,易造成病菌在环境中的扩散,威胁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健康。
炭疽杆菌是一种毒性极强的病原体,在炭疽病研究实验的污水中可能存在 。炭疽杆菌可形成芽孢,芽孢具有很强的抵抗力,能在环境中长期存活。人体感染炭疽杆菌后,可引发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等严重疾病,死亡率较高。若含有炭疽杆菌的污水排放到环境中,会对周围生态环境和人群健康带来极大的灾难。

设备的多级复合消毒技术
为了有效灭活污水中的各类病原体,疾控中心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采用了先进的多级复合消毒技术,由紫外线杀菌、臭氧氧化及化学消毒等多个模块协同作用。
紫外线杀菌模块利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污水 ,紫外线能够破坏病原体的核酸结构,使其失去繁殖和感染能力。紫外线杀菌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能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污水进行消毒处理,且不产生二次污染。例如,在处理含有新冠病毒的污水时,紫外线可以直接作用于病毒的 RNA,破坏其遗传物质,从而达到灭活病毒的目的。
臭氧氧化模块通过产生强氧化性的臭氧对污水进行处理 。臭氧能够氧化病原体的细胞膜、蛋白质等结构,使其失去活性。臭氧的氧化性极强,能有效杀灭各种细菌、病毒和芽孢。对于布鲁氏杆菌和炭疽杆菌等顽固病原体,臭氧可以穿透其细胞壁,破坏细胞内的酶系统和代谢过程,实现高效灭活。同时,臭氧在水中分解后会产生氧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化学消毒模块则根据污水中病原体的种类和浓度,投加合适的化学消毒剂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含氯消毒剂在水中能够释放出具有杀菌作用的次氯酸,次氯酸可以与病原体发生氧化反应,破坏其细胞结构。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和酸性,能快速杀灭各类病原体,且分解产物为乙酸和水,对环境友好。在实际运行中,设备会根据污水的实时检测数据,智能调节化学消毒剂的投加量,确保消毒效果。
实际应用效果验证
通过实际运行数据和案例,可以清晰地看到疾控中心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对病原体的高效灭活能力。
在某疾控中心实验室,采用该污水处理设备对含有新冠病毒的污水进行处理 。处理前,污水中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呈强阳性,病毒载量较高。经过设备的多级复合消毒处理后,对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显示未 检测到新冠病毒核酸,病毒灭活率达到了 99.99% 以上,有效杜绝了新冠病毒通过污水传播的风险。
在处理含有布鲁氏杆菌的污水时,设备同样表现出色 。处理前,污水中的布鲁氏杆菌活菌数达到 10^5CFU/mL,经过紫外线杀菌、臭氧氧化和化学消毒的协同作用后,检测发现污水中的布鲁氏杆菌活菌数降至检测限以下,灭活率高达 99.9%,成功阻断了布鲁氏杆菌在环境中的传播途径。
在应对炭疽杆菌污染的污水时,设备也能有效发挥作用 。经过处理,含有炭疽杆菌芽孢的污水中的芽孢数量大幅减少,灭活率达到 99%,使得原本危险的污水得到了安全处理,保障了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健康安全。这些实际案例充分证明了疾控中心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在病原体灭活方面的卓越效果,为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