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省级疾控中心生物安全二级(BSL-2)实验室完成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专项改造,通过 “分区处理 + 双重消毒” 的布局设计,实现新冠病毒、流感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废水的 100% 无害化处理,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提供安全保障。
该实验室每日产生含病原微生物的废水约 1.2 吨,传统设备因消毒模块单一、布局分散,存在病毒泄漏风险。新部署的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采用 “物理预处理 - 化学消毒 - 紫外灭活” 三段式布局,在废水进入处理系统前,先通过 200 目格栅去除实验耗材残渣,避免堵塞后续管路;核心消毒区采用次氯酸钠与臭氧协同处理,有效氯浓度维持在 50-80mg/L,反应时间控制在 30 分钟,确保病毒灭活率达 99.99%。
布局设计严格遵循生物安全规范,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独立设置在负压机房内,与实验操作区保持 10 米以上距离,机房内配备负压排风系统,空气交换率≥12 次 / 小时,防止消毒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扩散。设备排水管路采用 304 不锈钢材质,接口处采用双密封设计,定期进行气密性检测,杜绝废水渗漏风险。
智能化布局提升应急响应能力。设备控制系统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平台联动,当检测到废水病原微生物浓度超标时,自动延长消毒时间、提升药剂投加量,并触发声光报警;同时实时记录消毒温度、pH 值、药剂用量等关键参数,生成可追溯的电子台账,满足《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监管要求。
运维布局兼顾安全性与便捷性。设备维护通道设置生物安全防护缓冲区,操作人员需穿戴二级防护服、护目镜等装备才能进入维护区域;易损部件如紫外灯管、消毒药剂储罐等采用快拆式设计,更换时间从原来的 4 小时缩短至 1 小时,且更换过程中废水处理系统自动切换至备用模块,确保连续运行不中断。运行 3 个月以来,设备无任何安全事故发生,处理后废水经第三方检测,未检出任何活病毒,为疾控实验室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