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知名食品企业研发实验室为响应 “双碳” 目标,完成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的低碳改造,通过 “能源回收 + 工艺优化” 的布局设计,实现食品添加剂废水、微生物发酵废水的绿色处理,处理过程能耗降低 30%,同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食品行业实验室环保改造提供低碳范本。
该实验室主要开展新型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的研发,每日产生含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的废水 1.8 吨,COD 浓度高达 2000-3000mg/L,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能耗高、污泥产量大。改造后的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采用 “厌氧发酵 - 好氧处理 - 沼气回收” 的低碳布局模式,前端厌氧发酵模块通过微生物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产生的沼气经收集、净化后,用于驱动沼气发电机为设备供电,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后续好氧处理模块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提高污泥浓度和处理效率,减少污泥产量。
设备布局的能源回收设计是低碳改造的核心,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的厌氧发酵罐采用双层保温结构,外层包裹 50mm 厚的聚氨酯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损失,维持发酵温度稳定在 35-38℃,提高沼气产量;沼气收集系统配备脱硫、脱水装置,去除沼气中的硫化氢和水分,确保沼气发电机稳定运行,发电机产生的电能优先供给设备自身使用,剩余电能可并入实验室电网,每年可减少外购电 1.2 万度,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 8.5 吨。
工艺布局的优化进一步降低能耗,好氧处理模块的 MBR 膜组件采用错流过滤设计,减少膜污染,延长膜使用寿命,同时降低曝气强度,曝气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 40%;设备设置废水余热回收装置,将处理后废水的余热用于预热进水,进水温度提升 5-8℃,减少厌氧发酵模块的加热能耗;此外,设备采用智能变频控制系统,根据废水 COD 浓度自动调整厌氧发酵时间和好氧曝气强度,避免过度处理造成的能耗浪费。
环保与经济收益双重提升。该实验室污水处理设备运行 3 个月以来,COD 去除率稳定在 92% 以上,出水可用于实验室清洁、绿化灌溉,水资源回用率达 40%,每年节约自来水用量约 260 吨;同时,沼气发电和余热回收每年为企业节约能源费用约 3 万元,污泥产量减少 60%,降低污泥处置成本。此次低碳改造不仅帮助企业实现环保合规,更助力其在食品研发领域树立绿色低碳的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